1. 构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先进技术平台与多学科交叉学科体系
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提出“精人文、强社科、拓理工”的发展思路,加大了调整与优化学科结构与专业布局的力度。根据我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药学院和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现有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培养的需求,通过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和整合相关学科资源,由再帕尔教授牵头于2016年成立了中央民族大学“生物成像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在此研究平台为核心和整合相关学科基础上,2019年成功获批了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建设项目,并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前沿及新兴交叉学科。进一步整合中央民族大学的生物学、化学、中药学与民族医药和植物学等学科和科研队伍,提出建设“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实验室的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中央民族大学的生物学、化学、中药学及民族医药学等学科。其中,生物学具有学士学位和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化学学科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中药学具有学士学位和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民族医学具有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实验室的建设将为生物学、化学、中药学及民族医药学等学科的本科学生、研究生提供先进、多学科交叉的教学与科研平台,注重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学生和青年人才。
2. 研究生培养
目前,本团队拥有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12名。2016年以来,共培养研究生25名,其中现在读研究生18名;毕业研究生中3人次获得北京市和中央民族大学优秀毕业生,1人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1人作为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到贵州大学。本中心定期举办国际前沿系列讲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和代谢组学培训班。同时,与医科院药物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名。此外,今年在生物学硕士一级学科下增设“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的二级专业方向,并单独招收12名该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明年将继续推进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设立以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为核心技术的中药分析二级专业方向。本学科注重科研实践,以培养熟悉代谢组学、质谱成像技术及其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的复合型、创新型的研究生。
3. 本科生培养
依托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建设项目,2020年在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将开设本科专业“化学与生物学”交叉学科高精尖创新班,今年计划招收本科生25-30名。该本科班注重教学相长,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促进教学,以培养了解分析科学、生命组学等学科前沿知识的本科生。
4. 注重科研与教学融合的培养机制
目前,本中心承担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等十余项科技项目,为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科研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同时,学校设置了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和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推进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相适应的培养方式,吸引优秀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让研究生积极地参与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此外,近年来依托“生物成像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建设项目与多家国内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和临床医院等单位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推进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合作方式,力求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