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介绍

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于202012月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成立。实验室是在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带领下,以中央民族大学生物成像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为核心平台,依托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新兴交叉前沿学科类)建设项目,整合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和药学院的生物学、化学、中药学及民族医药学等优势学科,构建的以质谱技术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跨学科协同攻关、技术先进的研究体系与前沿技术平台。

实验室拥有固定人员20名、流动人员6名。其中,固定人员中拥有研究生导师12名(含7名博导),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0名,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60%,博士学位比例100%。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第七、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现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民委中青年优秀人才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人,北京市英才称号1人;中央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5人,其中杰出人才(2名)、优秀人才(3名)。此外,为加强与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基于前期已形成的长期合作关系和本实验室的建设需要,聘请了本领域的6名专家或青年人才作为实验室流动人员。

实验室将围绕质谱成像技术和代谢组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难题,聚焦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同时整合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技术,发展基于质谱成像技术的(原位)空间分辨代谢组学前沿与新兴交叉平台体系;拓展相关技术与方法在精准医学、疾病生物标志物、药物研发、民族医药、细胞分析、药用植物等领域的应用途径。此外,将质谱技术与智能识别功能研发相结合,旨在研制智能化的代谢物成像与原位分析质谱装置,实现生物组织中代谢物的高覆盖、高灵敏原位分析和精准化成像分析。

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实验室设定5个研究方向:

(一)质谱成像和代谢组学新技术与方法研究;

(二)单细胞质谱成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三)基于质谱成像技术的体内功能分子表征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四)代谢组学在精准医学及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五)相关技术在民族医药及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

实验室通过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建设项目,不断推进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交叉学科体系建设。2020年以来通过在生物学硕士一级学科下增设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二级方向,加强了该前沿与交叉学科方向的人才培养力度。同时,实验室依托“理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本科生培养模块新模式,推进“化学与生物学”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实验室的建设立足国际科学前沿、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国家和北京市科技发展需求为导向,旨在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交叉学科科研平台,建成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术合作与交流基地。该实验室建设将突显“前沿与特色”的紧密结合,为提升中央民族大学理工医药学科整体实力与影响力,推动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